<video id="ez0b4"><ins id="ez0b4"><table id="ez0b4"></table></ins></video>
    <wbr id="ez0b4"></wbr>
<video id="ez0b4"></video>
    <track id="ez0b4"><ins id="ez0b4"></ins></track>
      <source id="ez0b4"><ins id="ez0b4"><table id="ez0b4"></table></ins></source>
          <wbr id="ez0b4"><ins id="ez0b4"><progress id="ez0b4"></progress></ins></wbr>
                范文資料網>綜合資料>《科技館發展現狀調查

                科技館發展現狀調查

                時間:2020-09-05 16:09:48 綜合資料 我要投稿

                科技館發展現狀調查

                “我們從7月1日開始閉館,但每天還是有很多人到這里來!敝袊萍拣^的保安告訴記者。近日,《科學時報》記者兩次因采訪事宜來到中國科技館,均發現雖已閉館多時,但這里依然門庭若市,許多來北京旅游的游客都徘徊在科技館門口。

                科技館發展現狀調查

                相比之下,記者曾去過一個地方的科技館,由于展品陳舊而無人光顧。甚至一些地方的科技場館因為經營困難將其場館出租,名義上是科技館,但實質上已變成了商品展示廳。

                為何科技類場館會出現如此大的差別?這一現象不僅引起記者的關注,更引發科技類場館從業人員和相關專家的深思。

                目前,新一輪的科技類場館建設熱潮正悄然興起,科技類場館的發展究竟應何去何從?

                新發展新問題

                究竟什么是科技類場館,如何對它們進行系統分類,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,記者采訪多位專家,仍未得出一個定論。

                中國科協前書記處書記、全國政協十屆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、中國自然博物館協會理事長、中國科協—清華大學科技傳播與普及研究中心教授徐善衍在接受《科學時報》記者采訪時認為,科技類場館是面向社會公眾普及科學文化的重要陣地、窗口。從分類上講,科技類場館包括自然博物館、科技館和行業科技博物館。

                中國科技館事業的發展幾乎與中國改革開放同步。1978年,茅以升、王大珩等人向鄧小平同志提建議,希望能建設中國科技館,得到鄧小平同志和原國家計委的批準,我國的科技館事業發展從此起步,科技場館建設也因此出現了第一個高峰時期。據悉,從1978年至上世紀90年代初期,先后掛過科技館牌子的建筑物就有300多座。

                “當時的科技館都是按照科技會堂、科技活動中心建設的,因此真正的展覽面積占建筑面積還不到20%!敝袊萍拣^原館長王渝生告訴《科學時報》。

                中國科技館研究員朱幼文也介紹,至上世紀90年代初期各地陸續建起的科技館,有很多展覽教育功能不強、不突出,“當時賦予了科技館太多的功能,包括展覽教育、培訓實驗、科技咨詢、青少年科技活動、科技工作者聯誼、學術活動,甚至有科技機關的服務”。

                朱幼文介紹,1997年,中國科協一次大規模的調查發現,如按照展廳占建筑面積的50%以上計算,當時全國300多座科技館只有4家符合要求,有常設展覽的也就十來家,有的即使有展廳也不用于科普展覽,其原因是不賺錢,當時有媒體甚至批評這些地區的科技館“不務正業”。

               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,尤其是隨著2002年《科普法》和2017年《全民科學素養行動計劃綱要》的頒布,我國的科技類場館尤其是科技館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轉折階段。不過,這一階段科技類場館的數量并沒有大幅增加。

                “10多年來,科技館僅從250多座增加到280座!毙焐蒲芙榻B,一些小型的科技館在上世紀90年代的建設熱潮中逐步被淘汰或撤銷。據科技部政策法規與體制改革司發布的2017版《中國科普統計》顯示,截至2017年,全國共有建筑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各類科普場館859個,其中科技館280個。

                這一時期的科普場館地區分布不均衡是一個突出問題,已有的859個科普場館中,東部地區的11個省份就有502座,而中西部地區20個省份8億人口只有357座。截至目前,西藏、海南和甘肅地區仍沒有省級綜合型科技館。

                朱幼文介紹,到2017年,全國真正符合科技館建設標準的、以科普展覽教育功能為主的科技館僅有36所。

                此外,從人均擁有科技館的數量來看,按859個科普類場館計算,我國平均160萬人才擁有一個場館,發達國家平均為20萬~40萬人就擁有一個科普類場館。

                “近年來的統計顯示,超過80%的人沒有到過科技類場館!毙焐蒲苷f,這充分說明我國現有的科技類場館仍不能滿足需要。

                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中心副教授劉立認為,我國科技類博物館存在“兩極”現象:一方面,很多科技類博物館門可羅雀,處于閑置狀態。如能將這些場館運用先進理念、政策措施和豐富多彩的展教手段充分“激活”起來,就可大大提高科技場館的使用效率和效益。另一方面,新一輪的科技類博物館建設方興未艾,如火如荼。如何保證這些改建、擴建或新建的科技館充滿活力,并能夠可持續發展,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。

                內容匱乏、形式單一仍是瓶頸

                劉立曾考察過歐洲的很多科技館。在采訪中,劉立給記者看了許多他帶孩子參觀這些科技館的照片,如參觀柏林的德國技術博物館、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國家科技博物館、瑞士伯爾尼的愛因斯坦博物館等。博物館給孩子帶來的快樂著實寫在了他們的臉上。

                “我們參觀過的國外科技類場館幾乎每天都有很多人,很多都是一家人一起去的!眲⒘⒏嬖V記者。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,正是因為這些場館有自己的特色,尤其是它們給觀眾提供了大量動手的機會,有許多互動項目,而這正是國內許多科技類場館所缺乏的。

                《科技館發展現狀調查》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,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。

                草莓香蕉樱桃黄瓜丝瓜榴莲大全
                <video id="ez0b4"><ins id="ez0b4"><table id="ez0b4"></table></ins></video>
                  <wbr id="ez0b4"></wbr>
                <video id="ez0b4"></video>
                  <track id="ez0b4"><ins id="ez0b4"></ins></track>
                    <source id="ez0b4"><ins id="ez0b4"><table id="ez0b4"></table></ins></source>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wbr id="ez0b4"><ins id="ez0b4"><progress id="ez0b4"></progress></ins></wbr>